育人方式变革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是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学生综合学业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为更好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安家中心小学承办了《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育人方式变革——振兴乡村教育与教育振兴乡村的教育实践》的研究活动。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潘小福莅临本次活动。
Part1感悟新场景
与会专家一进门就被非遗文化吸引,看“堆花糕”社团的孩子们正在精心制作自己的作品,在非遗文化传承人谢佳杏老人的指导下,孩子们美轮美奂的作品让老师们发出阵阵惊叹。“麦秸秆画”社团的孩子们正在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用心学习怎么制作麦秸秆画。麦秸秆画的制作可不容易,要经过“熏、蒸、漂、刮······”等多道工序,蕴含了丰厚的汉文化底蕴。
走进校园,“小专家”们正在和老师们介绍我们的研究,《微信与我们的生活》《塑料与生活》《挣取人生“第一桶金”》《“云上”爱心义卖》《探秘安家国控点——环境空气质量国控自动监测站》,一份份精美的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映象。
一粒麦子的旅行、番茄苗的固定与养护,孩子们的介绍与笑容都让与会专家们惊叹连连,安小的孩子在这些田园场景中快乐成长。
Part2聚焦新课堂
上课啦!黄剑锋老师和李倩云校长分别为大家带来数学展示课《圆的认识》和语文展示课《我们奇妙的世界》,在两位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细腻柔和的教态中,孩子们自然生长,更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Part3践行新方式
报告厅里,气氛更是火热。首先是由课程处黄海波主任带来的微报告《乡村资源的跨学科学习》,黄主任从什么是跨学科,为什么跨学科,怎样跨学科,以及把乡村资源变成跨学科的学习素材,由点到面,深入浅出的和大家分享了他对跨学科的认识,让大家受益匪浅。
随后,课程处恽焱主任和大家分享了《乡村生活里的快乐语文》。她从乡村生活融进课程、语文实践融进生活、素养发展融进表达这三个层面和大家分享了安小孩子们快乐的语文学习。
紧接着是由钱丽娟副校长带来的微实践分享《基于乡村生活场景育人方式的变革的安家实践》。钱校长立足安家实践和大家分享了从18年以来学校5年的探索与推进,在这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安小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群,有了安小特色表达。钱校长指出作为乡村教育人做这个项目,我们是怀着浓厚的乡村情怀,通过乡村生活场景,为学科知识提供鲜活生动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亲近乡村,关注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这是全体安小人不懈的追求和使命!
Part4专家引领
项目学校伙伴漕桥幼儿园钱晓洁园长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她认为安小有两大亮点:一是聚焦乡村生活场景整体研发课程框架;二是围绕乡村生活场景形成有效推进与深化的课程模型。钱园长认为安小聚焦乡村生活场景,创新融通了学校育人方式,建成了有特色的乡村育人方式新模型,给项目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厚余小学江伶副校长则聚焦课堂教学,点评了本次活动。她认为安小的本次活动给了她4个启示。在大单元中的语文课堂中要关注单篇教学在整体单元中的定位;进一步梳理与思考乡村生活场景以及资源在语文学习中的策略;进一步设计和凸显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的语文学习活动;进一步探究学生嵌入式评价的应用。
活动最后是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潘小福的高位引领。潘院长高度肯定了安小的这次展示活动,认为安小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潘院长认为乡村学校要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首先要立足于乡村生活的场景,热爱祖国的前提是热爱家乡,要有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实施跨学科学习,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有效创新,真正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潘院长从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品格提升对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提出了要求。从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强化育人实景、形成协同机制这四大任务实现育人方式的变革。最后学校还要做好基于乡村育人方式的实施效果评价。潘院长的肯定,让安小师生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中有了更大的动力。
作为乡村教育人做这个项目,我们是怀着浓厚的乡村情怀:通过乡村生活场景,为学科知识提供鲜活生动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亲近乡村,关注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使命!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守望乡村教育的麦田!
撰稿 :沈倩云
摄影:相关老师
审核:李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