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新北区小学体育教研组长、武进区部分小学骨干教师等40余位体育教师齐聚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开展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市小学体育教研员张勇卫主持,特邀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体艺研训科谭文杰和新北区教研室周文雅校长出席并全程参与活动。
一、聚焦课堂展风采
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无法现场上课,但是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周方媛老师、安家中心小学曹亚萍老师和戴謇老师前期精心磨课并提前录课,为大家展示了3节不同水平段的篮球教学。
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周方媛老师执教了水平一(二年级)《小篮球:运球》。以照顾帮助“球宝宝寻亲”为主题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游戏环节:球宝宝学本领(学习手运球)、球宝宝交朋友(练习手运球并学会合作运球游戏)、球宝宝寻亲记(赛一赛哪一个家族集结最快)、球宝宝庆祝会(尝试有节奏感的运球),层层递进,摒弃为了学技术而学技术的枯燥模式,使练习的有效性趣味性最大化。通过照顾球宝宝,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安家中心小学曹亚萍老师执教了水平二(三年级)《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与游戏》。曹老师结合新课标水平二篮球项目要求,创新设计了绳梯练习,通过一格一运、两格一运、加大步伐的跑动运球等多种学练方式让学生体验并了解行进间运球的技术要求点,并能运用运球与跳步急停+传球入框进行比赛,增加了练习趣味的同时,还加强了篮球技术组合的尝试学练。
安家中心小学戴謇老师执教了水平三(五年级)《篮球:传切配合》。戴老师基于新课标学业要求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结合五年级学生学情基础,活动设计体现了传切战术学练的进阶性和连贯性,通过前期运球、传接球、无球跑动等单一技术的多样化练习,逐步过渡到传接跑动的技术组合练习,做到有练就有赛,通过比传球“稳”、“准”,比配合默契等提升技术动作的完成度。最后将传球战术渗透到2对2的比赛中,巩固学练技术的同时,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思维碰撞出策略
孟河实验小学金嘉恒:周老师在水平一教学中创设的球宝宝寻亲很符合学生学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在不同方式学练中渗透责任、爱护、懂礼貌等德育教育。
香槟湖小学史俊辰:三节课分别是三个水平段的篮球教学,水平一的课中能感受到除了篮球运球的学练外,充分融入了关爱、责任等为人处事的教育,水平二、三更多的关注到了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再适当增加育人的教育。
薛家实验小学储莉:周老师在水平一教学中能情境贯穿,能做到体育品德的培养,如勇敢、诚实、感恩父母等。曹老师在水平二教学中关注了篮球技术的组合,从单一运球到跳步急停,再到传球入框,有了技能的递进,戴老师水平三教学中,在掌握传接、切入跑位的基础上,将传切配合方法渗透到比赛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建议,水平二的这节课中,地垫的使用还可以更加丰富一些。
三井小学陈力:曹老师的绳梯活动设计很巧妙,学生在绳梯中完成了各项练习,戴老师的课中传切技战术的运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两位老师最用都让技能得到升华,如,传球入框,比赛中有投篮得分,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学练。建议:在运球练习中可以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来引导学生巩固技术,练习设计要关注一下个体的差异。
龙虎塘实验小学苏波:戴老师的课在最后的小比赛中,是以学生拿呼啦圈作为篮筐,有可能会被投篮队员的球砸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想办法制作一些简易篮筐,来增加投篮体验。
三、专业引领促新知
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体艺研训科谭文杰为大家带来了《基于新课标”学业要求“的小学篮球教学》的精彩讲座。谭科首先从课标的核心内容、学习目标表述、学联赛一体化以及学业要求方面对新旧两版课标进行了对比,结合3节不同水平段的篮球教学,肯定了3位老师学联赛一体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提出了建议:教师的讲解时间不能太长,要精讲,给予孩子更多的学练习时间。此外,还给大家重新梳理了新课标球类项目的学业要求,让大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谭科还结合自己以前执教《篮球:后转身运球》教研课的经历,提出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要注意身体姿势、手臂动作、手脚协调等环节的配合。
常州市教研室张勇卫校长作了总结性的点评:1.根据篮球教学的学业要求,水平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水平二是做出指定篮球技术动作或技术动作组合,可以边学单一技能,边尝试组合动作学练,水平三是掌握篮球技术和技战术的运用。2.大单元意识要强,教师要站在单元教学的角度去架构课堂。3.目标意识要明确,教师要根据重难点去有针对性的设计学练手段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我们将坚守初心,学习实践,共同努力,不负韶华,为常州体育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供稿 图:柏广超 文: 戴謇 审核:李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