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穗丰粒满皆归仓 化作美食共分享
安家中心小学劳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2-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印亚宏

  

  6月11日,又一个晴好的周末。安家中心小学周末课堂的孩子们,又迎来了一次开心而难忘的劳动实践活动。魏村街道关工委、新魏社区校外辅导站和学校一起,联合组织新魏社区辅导站和五(3)班的学生代表共38人,再次开启“一粒麦子的旅行”的探趣之程。今天,孩子们将在之前几次劳作的基础上,把收获的麦子用来制成食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镜头一:金黄麦粒初变形,机器轰鸣玉屑生

  8点30分,全体参加活动的师生到位。一袋袋已经淘洗干净的麦子被堆上推车,孩子们齐心协力推动车子,把麦子搬到车上,运到了龙魏路边上的一家磨坊,印亚宏主任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电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孩子们看着这个不起眼的铁疙瘩,满眼的陌生和好奇。随着磨坊主按下电钮启动机器,机器声震耳欲聋,金黄的麦子流水般从料斗灌进机器,白乎乎的面粉纷纷从机器的滤网中流下,逐渐堆积在机器的储粉箱中。孩子们围着已经分离的麦麸和面粉,好奇地用手摸一摸、用手指捻一捻、用鼻子闻一闻,充满了好奇与探究:“咦,怎么热乎乎的?”“麦子到哪儿去了?”“这个加工成的面粉怎么没有我在超市看到的面粉那么白?”周剑飞副校长为孩子们一一解惑:麦子被机器粉碎了,成了粉末;在这一过程中,机器会产生热量、麦子被挤压摩擦会产生热量,所以是热乎乎的;被粉碎成的齑粉通过机器内的滚筒形滤网过滤下来的就是面粉,余渣就是麦麸皮。至于为什么没有超市出售的白,那是因为这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孩子们听了恍然大悟: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啊。

  镜头二:金黄麦粒再变形,开心食堂美味成

  9点30分,孩子们拿着加工成的面粉,回到了学校食堂。一场手艺大比拼开始了。在钱丽娟副校长的指挥下,孩子们首先自己变形:戴上洁白的厨师帽、系上长长的围裙,一个个“小厨神”的脸上笑开了花。经过分组,手擀面组、饺子组、菜饼组开始有条不紊的美食制作,开心食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各个组、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动起来了:在周校长和苏伟荣老师的指导下,擀面组的孩子们和面、用擀面杖把面团压制翻滚,经过多次反复,调整角度,一张张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制作成了,再小心地一层层叠放切条,一条条细长的手擀面就制成了。钱校长带领菜饼组的孩子,分剂子、擀皮、包馅,再轻巧地压成圆饼,撒上芝麻,放入平底锅煎至两面金黄,喷香的菜饼就出锅了。饺子组的孩子们更是各显身手,各式的饺子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不到一小时,餐桌上摆满了金黄的菜饼、白嫩的饺子、细长的面条。

  镜头三:敬老美德再弘扬,新鲜美食共分享

  10点30分,五(3)班的王欣雨同学端了一块饼,先请关工委的唐爷爷品尝。唐爷爷尝了一口,大加赞赏。在印主任的带领下,38位孩子手捧餐盘,盛上香喷喷的菜饼、饺子,一起来到了新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中,30多位由政府养老的孤寡老人,接过孩子们双手捧上的美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他们一边吃一边赞赏,孩子们在一边介绍“这是我们自己种的麦子,加工成面粉,做成的美食。请你们尝尝鲜”。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称好。

  从2021年12月3日播种,到2022年6月11日品尝,短短的7个月时间,一粒麦子的短暂旅行好像是结束了:从种子变成了收获,从麦粒变成了食物。但一粒麦子给孩子们带来的感悟是永久的: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他们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他们接受到了优秀的传承,爱劳动、爱生活、敬长辈、会分享……

  我们相信,种子的力量是伟大的、无穷的,美好的种子,会永远生长、传承。一粒麦子的旅行,将会带领安小的孩子们,在新一学期的劳动课程中进一步探趣、明理。

  (撰稿:包娣  摄影:王晓亮  审核:周剑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8-2018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怀念旧版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安家街道  邮编:213126  联系电话:0519-85971081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