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的这一句话,在这部剧中出现了很多次。大意为父母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出长远的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
剧中的父母、祖母都深知这句话的意义,然而读同样的书,受一样的知识,为什么剧中的人物都没有明兰这般活得精彩、通透呢。归根结底是为子女计深远的父母不一样,养育她们的人的品性高度不同。
明兰机智,善良,知恩图报,有心计能算计却不为自己的前途谋划。 她的成长得益于两位长辈的教育,一位是她的亲娘,卫小娘,另一位就是一直护着她的祖母盛老太太。
卫小娘在明兰幼年的时候教她懂大义明道理,知恩图报,凡事不可冒尖出头,凡事活着最大。这样的教育观念,值得家长深思,因为现在中国的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家的孩子拔尖是使劲了所有的路数,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各种才艺,在跟家长的聚会上也是各种攀比孩子的成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是真的对孩子好吗?每天上网看新闻总是能看到这个学校的大学生因为失恋跳楼,那个学校的大学生欠债自杀,总之是各种的不堪压力的轻生,这种现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现在社会压力真的大到活不下去还是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太弱了。
盛家老太太,明事理辨是非,虽不管家,地位确实不可撼动。对于明兰,祖母做到了本是父母要做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做规划。让明兰学知识,明事理,学管家,学烹饪,学女工,只要那个年代一个女子应该具备的技能,祖母都已经培养,为了明兰成家后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祖母给了明兰真心的疼爱,让明兰有安全感,虽然是庶女,但是生活在祖母身边还是让明兰非常幸福。
墨兰,在亲娘林小娘身边长大,本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孩子,可惜都用在了别的地方了。从小在母亲的恃宠而骄态度下熏陶,心气很高,所有好的东西都应该是她的。林小娘为人有心计,嫉妒心强,因为明兰坏了她对付王大娘子的计划,心生恨意,竟然设计致使卫小娘腹死胎中,遗憾离世。她的这种算计,教育给孩子的也是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自尊和亲情都可以抛之脑后。做什么事都是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为了加入伯爵府,竟然给墨兰出的主意是丢下廉耻,相信所有有头脑有理性的母亲都不会选择这条路吧。只向钱和权看,姐妹亲情在她们的眼里只有利用。
如兰,也是在亲娘王大娘子身边长大的孩子,王大娘子为人心直口快,虽然是妒忌家里的妾室,但始终没有耍心机去谋害他人的姓名。平时喜欢耀武扬威,个性太张扬,做事风风火火。最看不惯林小娘的装可怜的招数。如兰还是很单纯没有心机,不会算计别人,心直口快,也是非常看不惯墨兰装可怜的招数。但是她非常的任性,不会为别人考虑事情。同样是王大娘子的女儿华兰就跟如兰完全不同,因为她还是跟着祖母身边长大的,受祖母的教育比较深。
在现代家庭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脾气暴躁的父亲,带出了一个飞扬跋扈的儿子;心地善良的母亲,养出了一个纯良质朴的女儿......为何两代人的性格脾性几乎“如出一辙”?其实,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正是著名的“原生家庭影响理论”。在原生家庭(即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每个人的三观塑造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不仅限童年时期,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了,它也会通过各种意识或潜意识左右我们的行为。
心理学家荣格就“原生家庭”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原生家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尤为重要。别问孩子为什么突然学会“撒泼打滚”了,原因很简单,八成是模仿你的。许多人生悲剧,都是源于一个人重复践行着原生家庭中的不良行为,或者刻意去做与之截然相反的事情,结果弄巧成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更好地给以孩子榜样的力量,所以作为家长要把“做最好的自己”定为终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