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是语言的尽头,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它是通过旋律、要素等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学习主要是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受来理解、体验情感的,因此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应该去关注音乐本位的东西,抓住音乐的特性。但是又不能一味的去机械操作简单重复,这样没有趣味性的活动只会让学生丧失探索音乐的兴趣,在我这节课中,如何让机械枯燥的技能性的演唱过渡融入到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中去,是我们一直追寻和立本去做的一个目标。在看了我们常州市一个省级课题:《小学音乐和谐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后,我就一直在挖掘音乐学科本身的和谐因素,有针对性的为课堂服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课堂双基的实施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任何脱离情感的枯燥训练都不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此次会课的研究主题就是歌唱教学的有效性研讨,因此从始至终我们的教唱都围绕着怎样有效有趣的唱好歌来开展,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识读乐谱既有趣又有效?因此才设计了通过找音阶,在上坡下坡中去感受、表现音乐的强推弱收,然后再由音阶衍生出旋律,让学生发现美妙的旋律是从何而来,感受音乐的奇妙。并且在唱歌的最初就给予孩子正确的要求,如何发好每一个圆润的音,直至唱好每一个乐句。在试教的过程中,当然也出现了很多小问题,比如说过分追求声音的完美,而忽略了音乐的完整性,使得歌唱教学的过程显得支离破碎,在得到蔡老师的提醒之后,我重新去审度整个课堂,我发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也就是说我们都应该尊重音乐的完整的感受,所以我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小习惯,让课堂更顺畅更具音乐的连贯性。一个高明的教师不是向学生解释音乐,而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特质,从而获得音乐的独有体验和愉悦感受。在设计欣赏环节时,我通过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去关注与聆听,而这些设计也是充分体现了音乐的特性的。当然,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还是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和小遗憾出现,比如说对学生启发性还不够,留给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还不够多,以学生为本的意识还没有在课堂中充分体现。
常州市安家中学小学 恽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