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列表
有偿“在线家教”“禁”莫如“疏”
发布时间:2016-04-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春松

“在线家教”虽是新生事物,但性质有两种,一种无偿,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办微课”或“名师讲堂”,利用本地的丰富“在线教育”资源,免费面向本辖市区在校师生。如,常州市教育局主办的“青果在线”,免费面向全市40余万在校师生,访问量突破800万大关,访客数突破110万。一种有偿,在编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去一些培训机构从事兼职有偿“在线家教”,也称“在线卖教”指导其他学生。后者造成了对学生的二次收费,毫无疑问是违规的,应被禁止。

在编教师兼职有偿“在线家教”,不仅违规,有损师德形象,还会分散精力,导致本职教学工作的水平下滑,损害在校学生的利益。有偿“在线家教”如此火爆下去,势必会影响学校课堂教学,不仅会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还会造成公办优质教师的流失。“有偿家教”屡禁不止,如今有偿“在线家教”市场火爆,说白了就是“换个马甲”去挣钱。教育部的“禁令”,屡禁不止,源于只禁不疏。

有偿“在线家教”很吃香,根源在于:一是考试唯分数论,升学是家长的命脉;二是变身参与有偿“在线家教”名师众多,以至法不责众;三是小课堂大市场,家长热衷补课,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众多问题根源不解决,靠一味地“禁”,恐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笔者以为,“互联网+”大势所趋,有偿“在线家教”与其“堵源”,莫如“疏流”。

教育“红头文件”年年下发“禁令”保持严打态势,却禁而不止,不如加大公益性投入,由当地政府筹资,组建“在线家教”机构,以开放型免费为师生、家长服务:首先,新增STEM课程资源,从初一到高三,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包括创客、人文、艺术等类别,各学科专家、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领衔,每个课程都包括任务书、微视频、反馈练习与讲解,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开设“在线教育”专属电视栏目,聘请名师“在线家教”、“在线教学”。再次,地方政府委托辖区学校利用校园信息网络免费开办“微视频补习班”,让后进生的学习需求在校园内得到满足。只有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才能使火爆的有偿“在线家教”市场自然地降温了。

教师有偿“在线家教”,“禁”莫如“疏”,具有人性化,只要“疏”得法,该“禁”的也自然禁住了。简单地禁止,非但禁不住,反而引起“怨恨”,这就是“禁”之忧;一旦采取因势利导的疏,便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这就是“疏”之乐。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08-2018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